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格式 > 正文

新课程改革的论文标题(通用19篇)

时间:2024-01-06 11:13:48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上常见的总结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借鉴。

新课程改革论文

1、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二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个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三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如有一次我接手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作文能力很差,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先请学生听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听与写的过程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

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他们便失去兴趣,索性不写,效果反而更糟。等学生学会了写作文后,我们可以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在辅导后进生时我们应该别忘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我是学生的助手,我要有耐心。我们应该坚信学生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往往和学生搞得很僵,使得师生心里都不愉快。我们应该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助手,努力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

在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智力不同,家庭情况也不同,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够同一高度的桃子。一刀切,切出来的只能是失败和沮丧。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和偏见。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期望值不能过高。硬要他们考一百分,就等于要求小指长得和中指一样长。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十个手指头都一般长,那就不叫手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

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让学生也认识到: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论文

在北京市海淀区,自2001年开始的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走过了近7个年头,度过了第一个磨合期。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市也是全国非常著名的一个文教大区,一些著名的高校都位于这个区域内,目前也是北京市的城市拓展区。在这样一个区域里面,民众对教育工作高度关注,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别强烈。在这个区里,人人都在关注教育,人人都在谈教育,教育的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无论经过怎样的磨合,但这场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惠如是说。

从结果到过程:焦点转移突出以人为本。“当你走进今天的课堂,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位母亲在亲自观摩了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人大附小的一堂课以后,这样描述着自己亲眼见到的变化,“老师问,这道题谁做错了?做错题的孩子们也一样大大方方地举手,没有丝毫的压抑和不愉快。”正确地认识错误和失误,教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放对,师生之间原本曾经紧张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解除了。

海淀区自课程改革开始就为学生和教师分别建立了记录手册。与以往单纯要求结果考核不同,学生自入小学以后,建立《学生成长足迹》,初中以上的学生建立电子版,除了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外,还如实地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特长爱好,综合发展情况,整个手册就是孩子1年以来成长全过程的反映。“我们对学生从原来的单纯的结果评价(即期末成绩),转向了成长过程评价,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进行反映。”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惠认为,“改变了单一的结果评价,本身已是突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视,也将关注孩子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教师发展手记》是作为记录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所思所想所感的专门记录手册,既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记录,又是教育科研部门了解课程改革的资料依据”。“通过填写手册,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心态、理念、技能和思想等),引领教师课程改革教学行为,追踪教学改进与发展过程,教学资源准备、点滴探索、成败思索等,同时在课改过程中寻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在海淀区教科所给教师进行手记使用的说明中这样写道。“教师记录下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和自己摸索的经验,对校本研究非常有意义,而且还对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记录,有助于对课程改革的深化。”

《教师发展手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作为实施主体,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会和贯通,也强调了对教师本身发展的记录。有一些教师在手记中就写出了对课堂教学实施时的反思。2006年2月的《海淀课改》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慎防课堂教学中“手术成功病人死亡”的现象》,在一堂运用现代化技术讲授的数学课上,教师虽然注意到了使用多元化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但是忽略了教学对象:知识点传授了,手段也很多样,但是学生们无法掌握知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基础上设计教学……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是否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果没有,那就说明我们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进入我们教师视野的仍然是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是远离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作为活生生生命个体的学生,更遑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这位教师写道,“笨死的不是学生,是老师,因为你讲了几遍还没有把学生讲会。”

正是因为教师有了这样的反思,以往那种“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才在今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从单一到联合:利用教材重塑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修订被社会各界关注,先是“金庸武侠”替去“鲁迅经典”,后是“取消战争史”引来了“模块化教学”等等问题,引来了各方的争议。在这个问题上,吴颖惠有自己的看法。

“新教材好还是不好,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不能现在下定论。”吴颖惠对热点问题有冷静地思考,“至少要教过一个周期你才能知道这个教材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教材还在试行阶段,跨学科知识点重复等问题是急需调整的问题。“教师适应了过去的教材,让他们重新来学习新教材,是需要时间的。”

“过去,我们的历史教材是按照编年史的架构编写的,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这样一个顺序,唐代政治,唐代科技,唐代经济,然后是明代,再然后是清代等等。新教材打破了编年史的概念,是用了模块式的,经济,各个朝代的经济放在一个模块中,进行对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横向联系,进行对比,历史知识从领域的角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联系。”

教材的模块化是这场改革中另一场“思维风暴”。当历史课程由纵向转为横向联系,“学生的思维也有了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学。”

“教师们拿到新教材肯定是要钻研的,在适应新教材的同时,也是教师的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海淀区各校鼓励教师充分学习新教材。新教材中的细微变化都激发着教师的教学创新。课后巩固训练在新教材中叫做“语文天地”,有的老师就利用“语文天地”中多样的图形和色彩,通过合作学习等多样的方式,成功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后,进入巩固练习阶段产生的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从分散到联合:校本教研推动互助。新课改到来后,吴颖惠提出了“以科研带动新课程改革”的观点,新课程改革被细分为七个子项:课程标准对教材实施的影响、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学生发展记录,地方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与发展、教师发展手记、评价监控体系。这七项科研分别由海淀区内的七所学校承担。

教学科研已经不再是教育科研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各校承担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成果、问题,海淀教科所负责请专家对其进行诊断、检验和评估。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各校的科研热情,很多老师积极地把自己的经验和问题反映出来,校内进行多学科、跨年级的交流,形成了海淀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是海淀区各校老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教研活动的三个方面。其中“同伴互助”一项就充分地体现在校本教研之中。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内的老师根据某个具体问题,在校内集体教研。这样各个学科老师之间有一个交流,不会再出现以前各科教师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科目最重要”的局面。通过校本教研,很多学校的跨学科教研组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以科研的眼光去看问题,以科研的态度去工作,以科研的方法去做事情。这样的课题研究可以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学院路中学的教师在自己的论文中这样写道,“各学科间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引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这些专题研究对老师们的帮助很大。”

海淀教科所承担着对全区各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思维的培训,学校与学校之间跨校的交流活动,以及教师的培训活动。“应该说从科研、培训和交流这三方面,我们的工作在加重。”作为教研指导部门,海淀教科所给教师的指导是一种方向性的把握,“我们要给老师们指清楚方向,对他们进行新课改的理念培训。有了理念的指导,才有可能继续将课改推行下去。”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样一场教育改革兴奋。教材的改变,教育理念中‘人本’、‘科学、民主’的思想体现。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是探索性的,需要不断地修正,需要冷静地去推进。”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论文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而广东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要提高,应该怎样提高?在我看来,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几点就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搜寻信息博览群书。

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时,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语文兼顾训练驾驭。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三、左右逢源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四、情感交融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五、多动脑筋勇于创新。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读。多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到语文世界去漫游,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情语言的含义,让他们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实际价值。

总而言之,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于掌握。这样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加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形成校园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上自主活动时间少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充满激情色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一些小组协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三、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怎样去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强调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师生共同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我认为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只有师生融入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游戏,才会带动课堂气氛,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五、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要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善于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05)。

[2]陈海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一些探索[j].考试周刊,(29)。

新课程改革论文精选

在现阶段下,各大学校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地探讨教材改革,大多地方已经普及了新课程下的教材,寻求教学方式和教材相结合,更好的促进高中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1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1.1教材中内容需适度进行调整。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于教材以及辅助材料的选择可以有多种方式,为了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删减,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讲解,不会出现为了讲教材而讲教材的情况。因为这样的话,教师教学就会容易出现分不清主次,学生学习来也是重点难点不好区分,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的完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书籍选择,可以区分精读读物和泛读读物,精读是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词汇和语法的知识。泛读主要是以阅读为主,让学生提高英语的语感,为后期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1.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需开展适合能力水平的听说活动。

一些教材内容涉及的听说读写的难度大多超出学生现有的掌握水平,一般都是听力语速快,单词生僻或者话题冷门等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这些难易理解的可以进行指导和点拨,过度难得材料就要果断舍弃,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要以学会为目的进行目标训练才是首选,机械的反复训练反而会让学生厌倦,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开展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相关的训练,要结合学生实际,选取适合学生的话题,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学生提供一些题材,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1.3需更加注重词汇的讲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学生对于一些英语词汇的要求是能够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于所有的词汇,不可能全部都做到掌握,而且一些材料的词汇量很多,而不都是重点词语,所以,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只需要掌握利用率高的词汇即可,其他的词汇可以在提高语言素养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词汇和生僻词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重点的学习,对于一些新词可以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去接触,这样可以扩大其词汇量的掌握。

2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材的优势特点。

2.1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对于以往教材来说,新教材内容更加充实,在好多地方都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而设计的,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来重点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就是要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不断的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和英语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2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才发展产生了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英语口语、写作以及交流等各个方面。教材的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能力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利用新教材,将里面的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快速发展,以适应社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3.1丰富教学内容。

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英语,对英语不再排斥。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注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练习交流对话,来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其思考能力。

3.2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转变。

以往传统教学均是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为了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备课的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学习。另外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学习的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课程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从而高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3.3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方式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随着不断的改变,微课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主要是利用丰富的材料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其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比例,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4结语。

综上,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学习英语为兴趣,以达到能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这样学生能够在日后英语应用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所以,在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教学内容和教材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旨在培养成为社会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于艳丽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4]王蔷。highenglish[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7]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xx,25(12):9-13.

新课程改革论文

高中阶段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知识积累已较厚实,认知能力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世界比较丰富,我们的教学如果还局限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一层面上显然是不够的,这既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难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反映地理科学的发展,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就必须构建与此相适应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同时也是构建高中理新课程的重要背景。

一、新课程体系下地理高考的基本内容和命题趋势。

1.新课程体系下地理高考的基本内容。

高中地理新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其中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学时)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是递进关系,即必须先学“地理1”,再学“地理2”,后学“地理3”。三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学时)七个模块组成。这些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并且有些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以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新课程体系下地理高考的命题趋势。

新地理高考仍将继续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设计将保持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突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突出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和知识迁移能力,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试题还将更加表现出地理学科独特的特点,地理图像要新颖,命题角度要更加科学,难度要逐渐下降。

二、新地理高考的评价体系和选拔标准。

通过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根据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分析,高中地理新课程在学生学习评价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注重基于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地理技能包括: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进行地理观察和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等方面的技能。

3.掌握和应用地理科学的'方法。地理学科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特点。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学生应掌握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一般的方法。4.全方位作好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评价。

三、必修课、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

从地理教育和地理高考的发展趋势看,地理必修课程仍将是地理高考的主要内容,因为高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的识记、理解、运用能力,而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恰恰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

从地理教育和地理高考的新变化,当今地理高考试题的设计取材于实际,试题形式新颖、设问灵活、切中时弊,鼓励学生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规律观察、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我国和世界的焦点问题、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体现时代气息,反映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鼓励以创新性思维分析、解决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存在的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而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七个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并且有些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以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不管是地理必修课程,还是地理选修课程,其课程要求与当今地理高考的命题趋势,都是不相悖的。

四、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与高考的关系。

高中地理课程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选修课程的七个模块,是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五、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关系。

过去的高考模式把素质教育与升学对立起来了,所以诞生出“应试教育”这一教育怪胎。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导致高考制度也随之变革以适应新课程,否则,难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所以,高考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新课程对高考制度的变革将起促进和推动作用,而高考制度的变革又会将新课改引向深入。我们在进行高考制度变革时必须与新课程改革一致起来,使之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考虑到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实施新课程后的高考科目设置仍然是“3+x”模式,其中的x就包括地理学科。当前的“3+x”方案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作为“x”的地理学科只有选择文科倾向的学生才能学到。这就要求其中“x”的含义要随着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结构赋予新的含义,实行新的“3+x”,其中的x包括所有学科,地理作为x中的一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教育,而不是让教育选择人,有利于学生加强学习自控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步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真正实现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生动活泼的方向发展,成为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础的英语知识,而且还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上。然而,现阶段英语老师对新课改这一教学理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

二、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改善措施。

1.深入了解新课改英语教学理念。

老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一名指导者、监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学生的引导,将新课程教学内容落实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改善和提高,实现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契合。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教学活动中得以提升,为其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教学目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以时代为背景,大多为学生生活的真实描述。其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他们改善以前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未知问题勇于探索,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技能。人们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老师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学生,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老师只能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作为一名指路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慢慢地将学生培养成一名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单向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改变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课下去、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国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加强英语学习,培养国际化英语人才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新课改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推动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学校所提供的硬件设施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践机会较少,课堂环境无法达到与国外一样的水平等,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资源,探索更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论文

一、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往往由喜欢一位老师,到喜欢老师所教的这一门课,再到这一门课学的很优秀。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条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产生对话的欲望,课堂才能实现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师生之间这种平等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数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因此我们今天的数学教学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我联系学生的课堂实际,让他们说说自己坐在第几排第几个,并说说是怎样确定自己的位置的。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使学生学习探索更感兴趣。用上课班级小朋友做操的队列图片替代教材上安排的小动物图片,使学生身临其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解决自己班级小朋友的位置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在练习的设计中,除了完成书上有关的习题,还增加了一些趣味的题目,如画一画、猜一猜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自由地思考,自信地表达,在充满情感和智慧交织的流光溢彩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四、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练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也是学生自我激励、获得成功的载体。练习完成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整解题策略、选择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操练的过程。数学练习的解题过程除了能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外,还对意志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对美的感受等人格因素的形成也有强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还必须要注意练习内容的情趣性和练习形式的多样性,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展示,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如:我设计过“数学口算接力赛”,即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采取每人练习一题,并快速传给后面同学,依次进行,做完为止。这样的形式,要求学生每人答题时间要少,传递过程要稳,团结协作要好,短时间内正确率要高。这样的练习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随笔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善学、乐学的学科,让数学成为学生了解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或时间,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论文

1、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让因循守旧者困惑,也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只要有现成的教材,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因为课程总是换汤不换药。如今,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那么精确了,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也不再是经典,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这才让习惯于以教材为目的的教师感到困惑了。因此我们说观念转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要想取得课改的成功,就要不断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而要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必须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总要触及过去的观念。有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要被否定了,习惯的做法可能不宜再用了,甚至连自身的"威风"也要减下去几分了,又没有现成的新方法可以随手拈来。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造传统的教师权威。

近年来讨论的学生主体性、教师角色转换、自主建构性学习、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等问题,如今都将在改革中落实。教师在"死守"或"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上,首先要作出抉择,要适应新课程。就要与旧观念决裂,短时间内,教师的内心或许会有点心慌意乱,行动上也会无所适从,但从长远的方面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能否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能否尽快在新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站在课程改革的制高点,考验了我们当代教师的学识与智慧。

2、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的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的勺子,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老人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哲学家说,这就是天堂。同样的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新课程改革论文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所反映出的内容说出来,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内容作为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读得认真、读得细致。另外,在指导学通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长句,教师要进行示范辅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加上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六、用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课文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状态,即使高年级的学生也没有完全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具体、显而易见的事物。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多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例如,《四季》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这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如果单纯靠教师讲,学生不但不能想象出四季的画面,反而会对教学产生厌倦之感。借助教学软件和课件,可以把小草发芽变绿、冬天雪花飞舞、秋天谷穗鞠躬等四季景象直观、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学生的视听感官及至心灵里,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七、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眸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当我第一次批阅学生的作文之后,便深深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定要回归生活。只有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并把所学的语文知识用于描写生活、品味生活中,其语文素养才能迅速提高。因此,我不断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鼓励他们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皆语文。我相信,长期坚持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原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场所。总之,培养人才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必须为培养适应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和内容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论文

在北京市海淀区,自开始的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走过了近7个年头,度过了第一个磨合期。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市也是全国非常著名的一个文教大区,一些著名的高校都位于这个区域内,目前也是北京市的城市拓展区。在这样一个区域里面,民众对教育工作高度关注,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别强烈。在这个区里,人人都在关注教育,人人都在谈教育,教育的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无论经过怎样的磨合,但这场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惠如是说。

从结果到过程:焦点转移突出以人为本。“当你走进今天的课堂,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位母亲在亲自观摩了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人大附小的一堂课以后,这样描述着自己亲眼见到的变化,“老师问,这道题谁做错了?做错题的孩子们也一样大大方方地举手,没有丝毫的压抑和不愉快。”正确地认识错误和失误,教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放对,师生之间原本曾经紧张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解除了。

海淀区自课程改革开始就为学生和教师分别建立了记录手册。与以往单纯要求结果考核不同,学生自入小学以后,建立《学生成长足迹》,初中以上的学生建立电子版,除了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外,还如实地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特长爱好,综合发展情况,整个手册就是孩子1年以来成长全过程的反映。“我们对学生从原来的单纯的结果评价(即期末成绩),转向了成长过程评价,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进行反映。”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惠认为,“改变了单一的结果评价,本身已是突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视,也将关注孩子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教师发展手记》是作为记录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所思所想所感的专门记录手册,既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记录,又是教育科研部门了解课程改革的资料依据”。“通过填写手册,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心态、理念、技能和思想等),引领教师课程改革教学行为,追踪教学改进与发展过程,教学资源准备、点滴探索、成败思索等,同时在课改过程中寻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在海淀区教科所给教师进行手记使用的说明中这样写道。“教师记录下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和自己摸索的经验,对校本研究非常有意义,而且还对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记录,有助于对课程改革的深化。”

《教师发展手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作为实施主体,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会和贯通,也强调了对教师本身发展的记录。有一些教师在手记中就写出了对课堂教学实施时的反思。2月的《海淀课改》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慎防课堂教学中“手术成功病人死亡”的现象》,在一堂运用现代化技术讲授的数学课上,教师虽然注意到了使用多元化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但是忽略了教学对象:知识点传授了,手段也很多样,但是学生们无法掌握知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基础上设计教学……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是否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果没有,那就说明我们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进入我们教师视野的仍然是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是远离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作为活生生生命个体的学生,更遑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这位教师写道,“笨死的不是学生,是老师,因为你讲了几遍还没有把学生讲会。”

正是因为教师有了这样的反思,以往那种“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才在今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从单一到联合:利用教材重塑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修订被社会各界关注,先是“金庸武侠”替去“鲁迅经典”,后是“取消战争史”引来了“模块化教学”等等问题,引来了各方的争议。在这个问题上,吴颖惠有自己的看法。

“新教材好还是不好,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不能现在下定论。”吴颖惠对热点问题有冷静地思考,“至少要教过一个周期你才能知道这个教材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教材还在试行阶段,跨学科知识点重复等问题是急需调整的问题。“教师适应了过去的教材,让他们重新来学习新教材,是需要时间的。”

“过去,我们的历史教材是按照编年史的架构编写的,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这样一个顺序,唐代政治,唐代科技,唐代经济,然后是明代,再然后是清代等等。新教材打破了编年史的`概念,是用了模块式的,经济,各个朝代的经济放在一个模块中,进行对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横向联系,进行对比,历史知识从领域的角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联系。”

教材的模块化是这场改革中另一场“思维风暴”。当历史课程由纵向转为横向联系,“学生的思维也有了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学。”

“教师们拿到新教材肯定是要钻研的,在适应新教材的同时,也是教师的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海淀区各校鼓励教师充分学习新教材。新教材中的细微变化都激发着教师的教学创新。课后巩固训练在新教材中叫做“语文天地”,有的老师就利用“语文天地”中多样的图形和色彩,通过合作学习等多样的方式,成功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后,进入巩固练习阶段产生的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从分散到联合:校本教研推动互助。新课改到来后,吴颖惠提出了“以科研带动新课程改革”的观点,新课程改革被细分为七个子项:课程标准对教材实施的影响、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学生发展记录,地方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与发展、教师发展手记、评价监控体系。这七项科研分别由海淀区内的七所学校承担。

教学科研已经不再是教育科研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各校承担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成果、问题,海淀教科所负责请专家对其进行诊断、检验和评估。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各校的科研热情,很多老师积极地把自己的经验和问题反映出来,校内进行多学科、跨年级的交流,形成了海淀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是海淀区各校老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教研活动的三个方面。其中“同伴互助”一项就充分地体现在校本教研之中。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内的老师根据某个具体问题,在校内集体教研。这样各个学科老师之间有一个交流,不会再出现以前各科教师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科目最重要”的局面。通过校本教研,很多学校的跨学科教研组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以科研的眼光去看问题,以科研的态度去工作,以科研的方法去做事情。这样的课题研究可以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学院路中学的教师在自己的论文中这样写道,“各学科间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引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这些专题研究对老师们的帮助很大。”

海淀教科所承担着对全区各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思维的培训,学校与学校之间跨校的交流活动,以及教师的培训活动。“应该说从科研、培训和交流这三方面,我们的工作在加重。”作为教研指导部门,海淀教科所给教师的指导是一种方向性的把握,“我们要给老师们指清楚方向,对他们进行新课改的理念培训。有了理念的指导,才有可能继续将课改推行下去。”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样一场教育改革兴奋。教材的改变,教育理念中‘人本’、‘科学、民主’的思想体现。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是探索性的,需要不断地修正,需要冷静地去推进。”

课程改革论文

活化教学手段打造魅力课堂――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1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要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就要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探求、思考的欲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决不能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活动,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克服在英语学习中的害羞和焦虑心理,乐于帮助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创设融洽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许多事例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教师精神愉快,学生听课轻松,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有所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5unit1howmany?时,根据这套教材的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我制定出教学目标:1.学生们能熟练掌握数字1―10。2.学生们能听懂会用howmany?这个句型。3.复习学过的单词:red,yellow,blue,black,green,dog,cat.重难点:1.重点:数字1―8的掌握。2.难点:five的发音。在设计教学过程环节尽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2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提高英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我在教《新标准英语》第二册“doyoulikepears?”这单元时,设计一个当小记者的任务,让学生进行饮食习惯调查采访,学生便带着任务饶有兴趣地通过采访,完成了调查表。这样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能做某事”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3.1当“小老师”、“模仿秀”。比如说“talkaboutit”。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am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am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dup”“verygood”,“sitdown,please”。

3.2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如,“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p”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3.3表演法。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压力,如:hi,jim.hello,mike,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what’syourname?mynameisjim.howareyou?fine,thankyou.andyou?iamfine,too.另外,在巩固新课时,我经常采用竞赛法,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有多神气了。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4儿歌说唱法。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儿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例如“dog,dog是小狗,小狗dog汪汪汪。panda,panda是熊猫,熊猫panda爱吃竹……(动作示范)等等,尽管有些动作非常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

4借助丰富多样的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电脑网络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1用简笔画、挂图和卡片,突破教材重点、难点,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简笔画、挂图和自制的英语卡片直观手段,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轻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使学生在反复仔细观察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教“职业”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医生、护士、教师、农夫身份的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单词,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

4.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计算机教学能创设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进行探索。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例如,我在教授颜色单词时,就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我创设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主页:雨后,天空中出现了彩虹。并让其伴随轻快悦耳的音乐。当学生看到这新颖的画面,听见动听的乐曲,就产生了好奇心,就很想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在主页上,我还设计了“歌曲欣赏”,同学们可以一起跟着音乐齐唱“colorsong”这首歌曲;还有“let’slearn”,(生词学习),屏幕上会依次出现该课的单词及标示该单词意思的图片与动画,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之后,自然想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只要点击“小喇叭”按钮,学生立即可以听到单词的拼读和发音,等学生对单词有了总体意象之后,学生的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再加上小组竞赛的方式,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丰富生动,很快就形成了一个竞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竞争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培养,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5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评、小组评相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使用这些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boy/girl.verygood.welldone.pass.wonderful.great…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对是神采奕奕。此外,我还采用书后盖印儿、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地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书后的“印绩”,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通过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驱使下,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在任务中不知不觉感受了英语,喜欢上了英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小学英语课堂。由于采用了多元的评价手段,每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是主角,他们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都觉得英语课是一种享受。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2]鲁子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2。

课程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随着独立学院的崛起和发展,使得进入独立学院就读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各个独立院校面临着规模迅速膨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给教学质量带来严峻挑战。其中工程力学课程的开设也就面临新的挑战。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严谨、推理严密而又广泛联系工程实际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它是我校光电专业、金属材料专业、高分子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抽象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机械原理、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一系列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1-3】。我校作为独立学院为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程建设上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传统的板书对于复杂图形的讲解很困难,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精美的课件,引入生动的动画,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大课堂容量。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授课内容形象直观,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的目标不是把课讲好,而是让学生学好。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将知识通过各种渠道灌输给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不停播放课件,边播放边照本宣科地读课件,大部分学生听得则是昏昏欲睡。在工程力学课堂教学中,提倡老师将板书、肢体语言等多种手段与课件播放相结合真正实现“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制作适合自己的课件。虽然有现成的课件可以使用,但再精美的课件不一定适合自己。通过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保留每位教师的风格和特色。教师在授课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思考和做笔记的时间,要尽量使课件思路敏捷,文字简洁。同时,教师平时要注意素材收集,方便灵活应用。作为教师应是上课之前要备好课件,下课之后还要根据上课的情况不断完善和补充课件精益求精。这样的反复过程,不但提高了课件的质量,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记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听得懂,但在课下无从下手复习。记笔记时应该对讲课的重点内容做记录,对老师强调的难点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要记录。至于基本的概念在教材中直接做标记即可。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老师不应该只局限于三尺讲台,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在屏幕显示中要经常穿插一些其它的教学方式,如板书、课堂讨论、习题等,使学生能得到适当休息,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基于工程力学课程通过教学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考试的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例如论文、开卷考试、阶段测试、试验和实地考察、答辩、专题讨论、口头演示、同学评价、图片演示、设计、制图或模型、个人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自评、资料分析、书评、课堂表现、实习和社会实践笔记或日记、口试以及闭卷口试等。

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一个老师讲课时都会讲到的内容,当课程讲到一半或快结束时,就可以出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建模、计算编写研究报告等,因为学生的时间有限,这类题目不宜过大,给学生的时间大约是1个月左右,老师定期指导,才能够保证质量。

对于工程力学中比较新的问题,可以采取让学生编写小论文的形式结课,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选择问题,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还可以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试验、调查和资料收集筛选的结果,注重学生自我积累考核证据,甚至是可以采用综述性质的论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某个问题的研究前沿。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要求教师对每次课业和每次课内外活动都要给出明确的等级评判标准。

在对工科各类专业学生所授《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相对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法。首先把该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三个环节来进行,每个环节上都有不同的考试方式和评价办法。理论教学多采用笔试考试方式实验教学多采用实验操作演示及实验报告考试方式;实例分析多采用论文和答辩考试方式等。过程考试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次过程化考核成绩累加起来,算作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最后成绩的得出,按照平时成绩30-50%,期末集中考试成绩50-70%算。随着考试条件和手段的进一步改善,可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要做到目标明确,教学要求规范,课程内容统一,教学大纲符合标准化、现代化要求。按照我校工程力学课程的任务及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制定出了符合我校特色和适应各专业教学目标要求的完整的、规范的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并结合我校工程力学的教学状况,制定了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长远规划、工程力学教学规范,从教学大纲、进程计划、教案、讲授、批改作业、命题、考试等全过程实行全方位把关,保证教学各个环节规范合理,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工程力学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能力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使课堂成为学生智能培养的舞台,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加强互动,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考。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启发和学生沟通交流,还要给学生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多而不细的方法,将一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并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发挥其创造性留足时间和空间。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关键所在,教师讲解的应当是各章节的主干内容,着重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径和转化条件”。而对一般内容或者比较简单的章节则可稍加指点。次要的、烦琐的内容少讲或不讲。课程的理论部分精讲,例题仅讲解题思路,同时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定性例子,也可以引入一些工程应用的具体实例等信息,突出工程概念的培养和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由于学时减少,不能用大量时间来多练,因此,力争做到少而精。

通过一年的课程建设,我们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下一步还需对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力争使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尽早建设成为我校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xx.1.

[2]刘起霞,崔红丽,陈丽。力学实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跨世纪,20xx.1.

[3]侯作富,等。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时代教育,20xx(3):49~50.

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改革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合作与交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依据,数学教材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使其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人人都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勇敢地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技能的训练,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对于数学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会被忽视,而实际上这些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学结构单一,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可是培养出来的也是一些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不相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如果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信心,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愿意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费劲不小收效却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谨记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在布置相关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要避免不必要的提示,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传统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不断改进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由原来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原来那种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过于落后,除了课堂教学,学生还可以从很多渠道来获取知识与信息,甚至有些学生比教师知道得还多,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了。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仍然还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但是教师不能再以权威者的身份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自觉主动地探究与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等等,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与交流获得数学知识。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不到体现,学生也明显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除自己的困惑,达成学习目标。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合作交流、分享收获中学会倾听、质疑、讨论直至解决问题时的豁然开朗。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完善提高的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就课堂所学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乐于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大胆发言,勇于展现自我,体会到更多成功的乐趣。同时,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自己面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要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为初中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1]成燕舞。正确认识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3(11):9.

[2]杨艳。有效教学精于“思”———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2(11):29.

课程改革论文【】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已意识到了课程建设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和职校以及身处教育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尝试各种符合当今中国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模式,以多元整合课型理论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的特色扩即以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现实需求和学生未来需求为基础。

当今,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现状的日趋严峻;随着高科技被广泛应用,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引发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学生转换岗位和职业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劳动者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显示出劳动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为了培养某一个岗位能力而接受某一种单一的知识、能力的训练,否则当学生在需要继续深造或转岗时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所以我们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含义,是从学生的全局发展、终身发展出发,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提出的。

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主要是指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六门必修课和其他不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部教职成司《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只有搞好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保证其它课程的建设得以顺利地进行;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按照时代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知识基础;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让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功底,使接受继续教育或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成为可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是其它课程建设的前提,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文化基础课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就能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专业知识的发展又为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知识更新指明了方向。在我们进行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和开发时,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才能发挥好文化基础课教学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鉴于现状,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通过区域课程开发满足学生今后在本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顺利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协同专业结合区域、学校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以达到真正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的目的。充分满足本区域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需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满足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要满足所有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进行必要地改革与尝试。同时在苏州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朱汉林教授、吴茂庆教授和苏州市教科所殷堰工书记的指导与帮助下、联合兄弟院校进行关于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尝试,目前课程改革正处在第一阶段的测试与评价阶段。通过在20xx级中职新生中使用我校自编开发的新教材,一个学期以来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为明显地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编中职文化教材在我校的使用与推广,有助于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文化基础课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这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彻底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了检验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效果,我分别在我校20xx级中专生和20xx级中专生中各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而两个年级的各100名学生分别是各班随机抽取的学生,而且尽量保证每班在各分数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抽到,尽量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以期能真实地反映实验效果。另外为什么会把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呢,因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教材是从20xx级新生中开始试行的,而50级还是沿用原来的老教材,由此两个年级正好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同时也对全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进行调查分析。

(一)面向学生的问卷题目分别是:

1。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后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不重要c。其他。

2。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学习难度如何,

a大。b。不大c。其他。

3。你的文化基础课考试有没有不及格科目,

a。有b。没有。

4。你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教师水平不高b人学水平低c。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5。你毕业后准备如何发展,

a。就业b。继续升学c。自己创业d还没考虑好。

6。简答:你认为哪门文化基础课或哪个知识点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7。你觉得文化基础课最应该学什么,也就是什么内容对你最有用,

另外,还让学生描述了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最希望学到的知识等内容。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认可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对后续的学习有作用,也就是想学好文化基础课。但是普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没有做到结合学生初中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接近一半的学生有不及格科目出现。学生认为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材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继续升学比例的提高也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高职接轨。(二)面向教师的调查问卷:

1。您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重要c。其他。

2。当前使用的教材是哪种版本,

a。国家教材b。省市自编教材c。学校自编讲义。

3。您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

a。学生人学水平问题b。课程建设问题c。其它问题。

4。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

a。符合b。不符合c。还可以。

5。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适用性如何,

a。很好了b一般c。不适用。

6。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是否反映了新的科学发展成就,

a。是b。还可以c。不是。

7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渗透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要求,

a。是b。还可以c。不是。

8。您认为自己学校是否有能力自编教材,

a。有b。没有。

9。请您谈谈对自己所教课程、所用教材的总体看法。

10。请您谈谈你对今后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的设想。

另外还对教师是否愿意以及如何参与课程开发、现用教材的适用性、如何处理专业课学习和升学考试对文化基础课要求不统一等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看中。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人学水平问题与课程建设问题二者并重。对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这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发出了明显的需求信号。而且很多教师表示了乐于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的意愿,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本学期在试用我校开发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前提的新教材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新教材的体会之下,我们将进行第二轮的校本课程的修改与完善。

我们在开展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贯彻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性,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缺陷,反映出本学校的特点和条件,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学生优先的原则。考虑学生差异,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融人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从而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得到更充分、自由和生动活泼地发展。

(3)合作互补的原则。首先是学校与课程研究部门和课程专家之间的合作互补,其次是指学校之间以及一所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合作互补。

当我们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具体分析一下,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文化基础课老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其实这个问题已非常严重地制约着课程改革的高效进行。从教师队伍说,国家下大气力在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培养“双师型”教师,其重要益处之一,就是打通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壁垒,就是要在专业课中引人相关的文化基础,在文化课中与专业的需要相沟通,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授课效益。因此,让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结合专业需要开展文化课教学是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跨专业教育,才能彻底解决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而笔者也认为跨专业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自学、校内培训和校外进修等。其中校内培训可以组织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给文化课教师培训,这样可以加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在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第一阶段,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颁发了《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查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20个学科的(小学7科、中学13科)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在今年9月首次在实验区试用。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根据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的部署,实验工作拟用三年时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工作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今年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至此,在我国逐步形成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适应未来发展确定新时期培养目标。

当人们回顾本世纪一百年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思考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带入21世纪的时候,发现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知识是第一位的,发展到能力很重要,发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而我们的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关注最多的是知识,中小学教师最关心的、谈论最多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有很少的教师(不到10%)意识到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更重要。这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我们今天的课程、考试评价制度、社会的价值追求造成的。新一轮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决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全面改革。

[1][2][3][4]。

课程改革论文

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促进了电子商务法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法的保障[1-2]。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法是非常必要的,在电子商务法培养方案中,目前大多数高校把电子商务法列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法可以系统的掌握相关的理论、法律制度等,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4]。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设置担负着培养电子商务学生法律素养、法律意识的使命。目前电子商务法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没有完善的立法可供借鉴,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对电子商务法课程进行优化改革,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材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

在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多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育过程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自由的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电子商务法涉及的法律基本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如果一味的只注重教,而缺乏与被教对象的思想沟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容易产生疲劳、厌倦等负面的情绪,学生一旦失去对所学知识学习的激情,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教学案例时效性不强,部分老师使用的案例是七八年前的案例,教学案例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

(二)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

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仅开设电子商务法这一门法律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没有学习任何法律的相关课程,学生的法律知识十分欠缺,给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少法律常识,对一些法律术语难以理解,教师不得不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补充法律基本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只有36课时,教师花费太多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法律基本知识,这样必然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计划。有的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在大二开设,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然而电子商务法课程涉及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没有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情况下学习电子商务法显得尤为吃力。学生由于缺乏法律基本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课程十分吃力,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法律基本知识以及电子商务法知识变的十分困难,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三)教师缺少教学实践经验。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开设历史较短,电子商务法课程的任课教师选择具有电子商务和法律教学经验的老师较为理想,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极少有教师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和法律两个学科的教学背景。很多高校电子商务法任课教师是由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兼任,部分教师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缺少法律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应知识储备,对相关法律术语不能讲解透彻,对学生的疑惑不能很好的给予解答。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电子商务教研室缺少师资进行电子商务法研究。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师生比例进一步下降,教师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加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更是紧缺,有的老师同时承担四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没有时间学习电子商务法律知识来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

(四)教材专业性不强。

目前可供电子商务专业选择的电子商务法教材较少,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而教材更新确很慢,教材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教材普遍忽略对电子商务法理的分析,仅仅对具体概念和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教材中涉及到实际电子商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时没能用相应的案例进行佐证,学生对所学知识仅处于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相应的法律条文。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是为了与电子商务实践的需要相联系,然而由于电子商务法教材专业性不强,教材时效性较差使得此课程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近年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法保障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的挑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互动,双向沟通。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不但教师辛苦,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也不高,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教学互动,双向沟通,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参与课堂的设计、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课程的总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教学盲目,使得教学真正的做到教与学的结合。电子商务法课程宜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及讨论,调动学生大胆探索其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把电子商务法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要点。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中应精心设计案例讨论,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学习。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调整电子商务法教学内容,鉴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法律知识薄弱,建议在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前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已经掌握了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就不会那么吃力。或者在电子商务法教材中添加法律基础知识章节,同时适当增加课时数,这样教师有较多的时间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又不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电子商务法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高年级学生有了基本的专业素养,理解能力较强。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课时数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弹性设置,例如对法学专业学生可以适量减少课时数,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应增加课时数,上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任课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高校教师走出去接触企业,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向实践学习。电子商务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空暇时间,多关注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与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到知识。

(四)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

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材内容要具有时效性,能够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又符合教育规律。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优秀教材供师生选择,国家政策上要鼓励出版社和高校在出版质量较高的教材,解决优秀教材短缺问题。电子商务法教材的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进,借鉴国外优秀的教材,为我国教材的创新增添活力。教材建设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同时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基础性作用。

[1]别黎。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和微课的结合探讨[j].电子商务,20xx,(2)。

[2]王文博。浅析电子商务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时代教育学理论,20xx,(3)。

[3]刘善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法教材体例设计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

[4]方文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创新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xx,(6)。

新课程改革论文【】

海南华侨中学地理组吴九超。

在新课改实践中,强化板书设计,是实施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敞言“板书”,无外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专门在课堂黑板上标写的“黑板字”;一是指为教学内容而归纳构置的“板书设计”。本文主要谈后者。

一堂高水平的课,往往能做到让没听课的人也能从板书设计中了解到教者的实力,得到启迪。字写得怎么样,板书整体布局如何,完全可以从中窥探到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思维能力。

因而,板书设计是教师组织课堂形象、直观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学内容是什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实了那些地理知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都可在板书中一一得以体现。

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板书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板书设计应力求简单精练,要言不繁。板书对完成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地理教材信息量大、图片详尽,不可能也不必要全盘照搬到黑板或屏幕上,这就要求教者对教材进行高度提炼,用最简洁的文字或符号概括教材最本质的内容,力求条清屡析,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目了然上课的重点、难点。

二、板书设计应根据学科特点而定。地理虽然是门“副”科,但同样具有其他学科将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特征。地理教材中纵横交错的“知识网”,不乏有抽象的概念等,往往让人有琐碎之感。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精心设计板书。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觉得纲举目张,条理分明。

那究竟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呢?这恐怕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不外抓住以下几点实施:

1、深钻教材,理清层次。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准绳,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是谆谆善教的保证。如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的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课,课标要求2课时授完。而第一课时中“地势西高东低”是关键,讲课时应根据“地势”这一术语的。抽象性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地势”划分为“概念”、“特点”、“形状”和“作用”四个层次进行教授。做到让学生心里有“纲”,便于识记。

2、抓住“两突”,重点设计(本网网)。

“两突”是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避免捡了芝麻丢西瓜。又如《中国的地形》一课,我们大可必在“地势”已划分为四个层次阐述的基础上,将“地势西高东低”和“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列为重点讲述,重点板书;其中“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可作为难点突破。这样有的放矢的教学,犹如好钢用在刀刃上,效果明显。

3、针对学生,有的放矢。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的一种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学生的吸收能力和素质状况,是决定板书简繁取舍的重要因素。又像《中国的地形》一课,对于“山脉纵横交错”部分众多山名的讲述,如一般的山脉我们只要引领学生在课本插图上用符号标记出来明白即可,避免了板书的烦琐。

4、作好小结,力求完整。

课堂教学小结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恰到好处的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以《中国的地形》一课为例,在综合学习“地势的特点”、“山脉纵横分布”和“地形类型多样”内容之后,最后以中国地形特点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作为全课小结。至此,黑板上便留下了完整、清晰的板书设计(附后)。

在新课改中,好的板书设计应匠心独运,不落俗套。它既能提纲挈领起着辅助落实“双基”和三维目标的示现作用,也能便于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轻松接受上地理知识的熏陶,更是不失实施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的结语与展望(精选16篇)

    范文范本的目的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基准,帮助我们明确写作的要求和目标。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范本,或许可以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灵感。摘要:近年来,

    幼儿园大班教研工作计划上学期(热门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充分参考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彩的幼儿园工作计划,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启发和灵感。

    汽车行业的自我评价(模板16篇)

    自我评价应该坚持真实、全面、客观的原则,不夸大也不贬低自己的价值。这些自我评价范文经过精心挑选,是各行各业优秀人士的真实经历和心得体会。在工作上,细致入微,认真

    春风老舍读后感(优质18篇)

    无论是读完一本小说还是一篇散文,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回顾和总结阅读过程,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感受。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能够有所

    离婚婚前协议书约定(专业16篇)

    婚前协议的签署需要经过法律程序的认可和约束力的规定。婚前协议范文是帮助大家理解和制定协议的有力工具,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甲方:____________

    免费车辆买卖合同(专业16篇)

    买卖既是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交往,通过买卖我们不仅获得所需的物质,还建立了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系。下面是一些买卖中的成功策略和实践经验,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

    樱桃网络营销策划书范文(20篇)

    营销策划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营销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网络推广已经是大中小型企业所使用的必要推广

    教师教育帮扶工作总结(优质17篇)

    教师工作总结应该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措施,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以下是一些获奖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示。为认真贯彻落实(ll区教育局

    个人隐患排查心得体会(优秀19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成果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

    房屋产权转让协议书的法律效力(精选21篇)

    一些特定的物品或权益无法直接转让,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通过以下转让范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转让的特点和挑战。甲方:(以下简称甲方)。联系电话: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