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师为了做好备课和课堂教学而准备的一种规范化文件。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针对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
江城子密州出猎九年级语文教案
中学语文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节课目标:
1、诵读并背诵本词,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难点:品味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感受作者情感。
一、学习任务单:
1、苏轼简介: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首《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天下多少离人的美好祝愿。这位北宋的苏轼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关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
《水调歌头》《涣溪纱》《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荷》。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本解析。
(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
——豪放。
5.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6.个别试读——听录音——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二)二读品析感受豪放。
——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这也确实是一首风格豪放的词篇。(中心主题)。
(三)三读吟诵再现豪放。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读出豪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
——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背诵本文。
蔡秀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
2、体会词人所抒发的情怀;。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个名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名句,引入《江城子.密州出猎》。
2、让学生指出词牌名与词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见《长江作业》)。
四、朗读理解词意。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结合课下注释再读理解词意;。
4、教师指导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年纪已经不轻,却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平原山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猎,看我如同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对我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重新起用魏尚?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朝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七年级语文教案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称“三苏”。他的词属于______派。
2、词萌芽于_____(填朝代名),形成于____朝,盛行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词中“太守”指________;“孙郎”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5、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用意是()。
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上片中“千骑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9、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地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10、全词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答案:
韩(韩愈)柳(柳宗元)加欧阳(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并曾(曾巩)王(王安石)。
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2、词萌芽于_____(填朝代名),形成于____朝,盛行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南朝唐代宋代曲词曲子词诗余小令、中调、长调。
3、词中“太守”指________;“孙郎”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
作者自己作者自己。
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5、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用意是(b)。
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a.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上片中“千骑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9、全词抒发了作者____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____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3、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难点: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他是苏东坡。
二、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它的意境美。
2、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诗歌简介。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诗歌,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腹有诗书语自华”,多读一些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学习古代诗歌,要着重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歌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要从整体上把握住学习古代诗歌的重点和难点。
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我国古代诗体名,是相对于近体诗说的。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歌,统称为“古诗”。
古诗按字数分类主要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及七言杂五言。古诗的特点是:篇幅长短不拘,每句字数不限,不讲求对仗、平仄,用韵比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唐代出现的一种新体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对。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
诗歌赏析的方法。
1、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2、音乐美--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3、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烁集中而形象的语言。
4、要学会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一些古典诗词。
a、感情:轻松愉快激愤昂扬哀怨悲伤节奏:明快朗畅急促有力低沉缓慢。
b、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
c、诗歌的押韵和平仄。古代诗歌的诵读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
我国古代诗歌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二一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则是“一二二二”。这种情况在词里更多。至于押韵,律诗、绝句都有固定的位置,偶句押韵,有的首句也入韵;词的押韵则按词牌,不同词牌韵脚的位置和数目也往往不同。只是由于古今音的变化,有的押韵字今天读起来不怎么合韵。诵读时,我们按今昔(普通话语音)读就是,不必勉强去寻求古音的读法。在掌握诗的节奏与韵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是把诗的感情读出来。
二、诗词讲解。
1、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2、苏词背景介绍。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要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江城子密州出猎七年级语文教案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本文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第一篇。政治上,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他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词人在上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阙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三分诗七分吟”,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有效地欣赏词的韵味,感受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立功报国的愿望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试图引导学生读题、读人、读文,争取读通,读懂,读透。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细读古诗词,找准切入点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这是提高古诗文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读出韵味,诵读出精神,读出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这些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它的意境美。
2、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诗歌简介。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诗歌,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腹有诗书语自华”,多读一些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学习古代诗歌,要着重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歌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要从整体上把握住学习古代诗歌的重点和难点。
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我国古代诗体名,是相对于近体诗说的。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歌,统称为“古诗”。
古诗按字数分类主要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及七言杂五言。古诗的特点是:篇幅长短不拘,每句字数不限,不讲求对仗、平仄,用韵比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唐代出现的一种新体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对。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
诗歌赏析的方法。
1、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2、音乐美--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3、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烁集中而形象的语言。
4、要学会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一些古典诗词。
a、感情:轻松愉快激愤昂扬哀怨悲伤节奏:明快朗畅急促有力低沉缓慢。
b、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
c、诗歌的押韵和平仄。古代诗歌的诵读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
我国古代诗歌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二一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则是“一二二二”。这种情况在词里更多。至于押韵,律诗、绝句都有固定的位置,偶句押韵,有的首句也入韵;词的押韵则按词牌,不同词牌韵脚的位置和数目也往往不同。只是由于古今音的变化,有的押韵字今天读起来不怎么合韵。诵读时,我们按今昔(普通话语音)读就是,不必勉强去寻求古音的读法。在掌握诗的节奏与韵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是把诗的感情读出来。
二、诗词讲解。
1、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2、苏词背景介绍。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要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着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导入。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
2、体会词人所抒发的情怀;。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个名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名句,引入《江城子.密州出猎》。
2、让学生指出词牌名与词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见《长江作业》)。
四、朗读理解词意。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结合课下注释再读理解词意;。
4、教师指导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年纪已经不轻,却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平原山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猎,看我如同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对我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重新起用魏尚?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朝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译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多少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释为:天弓)。
满月:圆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译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多少字
原文阅读: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译文或注释: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上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我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因“放”而活。
这堂课开放性很强,老师没有预先设置套路,引生入瓮,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习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质疑,在自主阅读中生成问题,教师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但本堂课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词的主旨和典故这一教学中心环节里,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活而不乱。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
二、因“合”而深。
这里的“合”,侧重于合作学习,即学生带着疑问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研究,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毛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整堂课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氛围中展开。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师生之间的探讨和谐自然,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说教者。由于“合作”,对诗歌的挖掘较有深度,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诵读”这一环节中,教师持合作的态度的“示范”,通过取长补短,师生共同进步。
三、因“引”而高。
诗言志,词言情。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领会词中的“情”,就可以达到诗歌教学的最高目标。课堂教学中,毛教师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导向重难点,抓住词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领会词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只有70字,但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毛教师通过背景引导、诵读引导、词眼引导、典故引导,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从感性的层次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了苏轼的报国之志,从而落实三个维度目标。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异地借班,现场作课,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
(2)嚼得太碎,过分纠缠一些细节,重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全词整体感知不足;
(3)诵读缺乏足够的指导,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梁书张充传》:“充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锦帽”是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见《三国志》)。
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张冯汲郑冯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他。末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与此词同时,苏轼写过一首《祭常山回小猎》,诗中云:“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也说自己犹能挥白羽扇退敌(西凉簿:用西凉州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见查注苏诗引《乌台诗案》)。还有一首《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诗,开头两句说:“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颖字纪明,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书生,也要为国戍边抗敌。
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译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多少字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密州:今山东诸城。
(3)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4)聊:姑且,暂且。
(5)狂:豪情。
(6)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7)黄:黄犬。
(8)苍:苍鹰。
(9)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10)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11)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12)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13)太守:指作者自己。
(14)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15)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16)尚:更。
(17)微霜:稍白。
(18)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19)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20)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21)会:定将。
(22)挽:拉。
(23)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释为:天弓)。
(24)满月:圆月。
(25)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三十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导入。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译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多少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老夫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色的猎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岗。为酬谢追随同太守来观猎的'全城士兵,我要亲自射杀猛虎,就像昔日的孙权一样。
我开怀畅饮,精神豪迈。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皇帝派人手持符节,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一样,再次重用我,我定把雕花的大弓拉得像满月一样圆,朝着西北瞄望,射向侵扰太平的天狼星。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首词开头是说,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戴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岗。
出猎,对于东坡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所以开篇便曰:“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者,豪情的意思。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看,今日词人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上片后三句是说,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更是显出东坡“狂”劲而来了。如此声情口吻,可见他何等豪兴!射虎是何等的壮举,孙郎,指三国时代的孙权,曹操就曾称赞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孙郎。写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意气奋发的狂飙式的人物形象。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唐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充满慷慨激昂之情。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词至东坡,开始走向了广阔的生活天地,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用词来表达,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从这个角度看,东坡这首《江城子》在词的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